近年來,隨着我國網民數量的不斷增長,一些網民頂着“馬甲”在網絡上傳播謠言、色情信息等現象也隨之愈演愈烈。昨日,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出臺《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》,規定明確表示,機構或個人在使用博客、微博客、即時通信工具、論壇、貼吧、跟帖評論等互聯網信息服務時需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註冊賬號,此外,用戶賬號名稱(包括頭像和簡介等註冊信息)須符合不得違法等九條規定。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:“賬號管理按照‘後臺實名、前臺自願’的原則,充分尊重用戶選擇個性化名稱的權利,重點解決前臺名稱亂象問題。”
出臺背景
賬號亂象已成社會公害
近年來,隨着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,我國網民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,用戶賬號數量巨大,賬號亂象日益突出。例如,假冒黨政機關誤導公衆,如“中紀委巡視組”;假冒媒體發佈虛假新聞,如“人民曰報”;假冒名人包括外國元首,如“普京”、“奧巴馬”;名稱和頭像包含淫穢色情內容,甚至公然招嫖;在簡介中傳播暴恐、聚賭、涉毒等違法信息……而微博和微信公衆號剛剛興起時,很多社會名人的名字都被搶注。還有人冒用相關機構或公衆媒體,套用其口氣,模仿其內容,發佈虛假信息,騙取大量粉絲,以達到其商業或某些政治目的。
“我們出臺這項規定的出發點是保障廣大網民的權益。”國家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負責人徐豐表示,賬號亂象已成社會公害,社會各界反映強烈,廣大網民深惡痛絕,整治賬號亂象迫在眉睫。
市民反應
點贊:有利於清除不良信息
聽聞後臺實名制的消息,市民曾徵非常贊成:“實名是大勢所趨,也是互聯網安全所在。大家都實名了,對造謠的人是一種遏制,也就沒有那些藉助網絡犯罪的人了。”
遏制謠言和互聯網犯罪是大多數市民支持實名制的主要原因。近年來,不管是針對單位還是公司、個人,網絡謠言都屢禁不絕,部分商家或機構利用虛擬網絡賬號進行商業炒作,製造熱點,由此誕生了勢力龐大的網絡水軍。
市民許可告訴記者,她的身邊就曾有人遭遇過網絡謠言:“我朋友的餐廳本來生意很好,卻有人在網上發帖說店內被執法機關查出有衛生問題,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餐廳門可羅雀。如果實行了實名制,可能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,或者更容易查出造謠的人是誰,便於追究責任。”
擔憂:個人信息安全能否保障
對於此次出臺的後臺實名制規定,市民鄧倩並不認同,她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個人信息安全。如果每次註冊都需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,意味着個人信息將被存儲在多家網站的服務器中,在網絡漏洞問題突出的今天,普通網民信息泄露的風險將大大增加。
而關於《規定》中公衆上網使用暱稱的“九不準”,即不準違反法律、危害國家安全、破壞民族團結、散佈謠言、侮辱誹謗他人等。有網友指出,這些標準似乎都不夠細化,具體執行起來存在拿捏度的問題。市民曾舟就表示:“我有一位朋友網名叫‘奧巴牛’,化用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名字,這種涉及國際政治名人的網名算不算違規?”
同時,也有一些網友擔心,此項規定的出臺是否意味着“全網實名制”的到來?
部門釋疑
尊重用戶選擇個性化名稱的權利
對於標準不夠細化,具體執行起來存在拿捏度的問題,徐豐說:“企業要落實互聯網賬號名稱管理中的主體責任,配備與其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。另外,企業要建立健全舉報的受理和處置機制,在舉報受理方面加強力量,完善流程,自覺接受社會監督。”同時,徐豐表示:“對於網友的申述和舉報,如果互聯網企業沒有受理,國家網信辦所屬的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,將24小時受理社會舉報。”
對於規定的出臺是否意味着“全網實名制”的到來,徐豐表示:“此次規定是針對前臺賬號名稱的亂象進行治理,關於後臺的真實身份信息管理,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相關決定已有明確規定。政府的政策依然是‘後臺實名,前臺自願’。充分尊重用戶選擇個性化名稱的權利。”
對於後臺實名之後,相關個人真實信息會不會被泄露和盜用的擔憂,徐豐認爲:“企業要嚴格依法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。”
業界迴應
確認違規的賬號24小時之內處理
《規定》出臺後,部分網站很快給出了迴應。新浪微博隨即發佈公告表示,將在原有管理體系下,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。並承諾將進一步加大清查和打擊微博暱稱、頭像中的違法侵權行爲,歡迎廣大網友參與舉報,“對於確認違規的賬號,將在24小時之內予以處理”。同時呼籲,“互聯網公司對違法侵權行爲,採用統一標準、統一管理策略。”
而騰訊則迴應稱,以微信和qq爲例,在《騰訊微信軟件許可和服務協議》和《qq號碼規則》中都已說明,在註冊賬號或使用服務的過程中,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,例如:爲向你提供賬號註冊服務或進行用戶身份識別,需要你填寫手機號碼。若國家法律法規或政策有特殊規定的,你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。若你提供的信息不完整,則無法使用本服務或在使用過程中受到限制。
專家觀點
實名制後對不實消息等更容易追根溯源
對於此次《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》的出臺,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、武漢大學博士嶽璐認爲,網絡實名制立法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成爲熱門話題。近年來,微博實名制、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實名制的規定也相繼出臺,“網絡實名制”從開始提出到真正規範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渡期。
嶽璐表示,從國家有關部門的角度來說,規定出臺後對於謠言的查處和管控是有利的,對於許多不實消息、網絡犯罪,實名制後將更容易追根溯源,而對大部分的網友來說,對自己在網上的言論負責也是理所應當。不過,從此前部分網站實名制後的表現來看,實名制對於相關網站活躍度有所影響。